找到相关内容49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个佛教徒眼里的基督教

    。因为在自心贪着淫欲的情况下,梵天实质上是满足不了你的,等于你自己不想去。你自己不想去,别人也不至于硬拉你进去。   年轻时也不能纵欲。淫欲的主要问题是消耗精气神,降低能量,混浊自心,并且,在梵天众生眼里是污秽的;而梵天是能量很高,心很清净的地方。若是年轻时纵欲,能量消耗过大,即使到老了后断淫,若无有效方法提升能量,恐也难上梵天。所以修基督若不禁欲,那么至少也一定要节制。   关于如何节制、断淫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2548971.html
  • 一个佛教徒眼里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

    ,梵天实质上是满足不了你的,等于你自己不想去。你自己不想去,别人也不至于硬拉你进去。   年轻时也不能纵欲。淫欲的主要问题是消耗精气神,降低能量,混浊自心,并且,在梵天众生眼里是污秽的;而梵天是能量很高,心很清净的地方。若是年轻时纵欲,能量消耗过大,即使到老了后断淫,若无有效方法提升能量,恐也难上梵天。所以修基督若不禁欲,那么至少也一定要节制。   关于如何节制、断淫,不妨参看本书第七章关于“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252761.html
  • 佛教人生观概述

    依据中道原理,就要远离对任何二元对立两边的执着,度一种不走极端、不偏不倚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。中道的人生,不落两边,不走极端。既不听天由命,也不主张人定胜天;既不纵欲享乐,也不禁欲苦行;既重视生,也关注...或者走向自由的反面。自由不是没有约束,而就是身心达到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,处于中道的人生观。再如,当今世界,消费主义盛行,人们没有节制欲望的观念,导致纵欲过渡、浪费过渡,成为环境危机、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455968.html
  • 从“我之宗教观”论佛教在宗教中的地殊胜地位(下)

    ,不为为无因论、宿命论、苦行论、纵欲论、唯物论、二元论与断见论。佛教以缘起法则,推展一切教法,得出“中道”的正觉。对一切无益于解脱与执有“我见”的思想,采取严厉的批判态度。;所以佛教反对无因论与宿命抡,主张业报自作自受的因缘果报论。反对纵欲与苦行,主张不苫不乐的中道德行。反对唯物论、唯心论、二元论与梵我论,主张缘起无常无我论。   因此,我们可以断言,佛教之所以掘起于各革新宗放之间,主要是因为...

    简文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4364067.html
  • 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

    ,只能侥幸一时,不可能永远逃脱惩罚,二是这种行为会对自身带来直接的伤害,人的追求无非是五欲自恣,然而五色令人目盲,五味令人口爽,任何一种纵欲行为都会让身体受害。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并未直接导致健康...固然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,但现实社会中更多的问题是过分纵欲,这对人的健康损害更大。对于经济承受能力强的人,多消费一点不为过,而超越自己的经济条件,盲目追求高消费,则是相当危险的。现实的合理的需求是有限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292330.html
  •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

    面对社会的误解,自然也无法分辨。   作为一个佛教徒,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修行和日常生活?消极或是积极?禁欲或是纵欲?自利或是利他?这一系列问题,不仅社会对此有诸多争议,即便是学佛者本身,多半...痛苦之中,才能积极坦然地面对人生,运用佛法的智慧去改造生命,改善社会。   三、禁欲乎?纵欲乎?  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。所以,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:学佛后能否结婚?能否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940096.html
  •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

    自在的满足的逍遥论,如向秀、郭象的庄子注;一是要求调情感、除物诱、排智巧以期终老天年的养生论,如嵇康的养生论与答难养生论;一是求肆情纵欲,以享受人生的纵欲论,如列子杨篇。  葛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、...道教的社会政治属性越来越强,葛洪是这个时期神仙道教代表性的人物,但他除了能接受有黄老道家渊源的养生论外,对士族名士的逍遥和纵欲两派都有所批评,提出以道为本的思想。他一方面推崇隐逸思想,鼓励知识份子脱离...

    彭慧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046188.html
  •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

    “自然”绝不是把人等同于自然的禽兽,而只是反对 对人的本性进行人为的改造或扭曲。道家哲学绝不象片面强调“纯任自然”、任情纵欲的人给我们的印象那样,似乎人兽不分,把世间万物的本性混为一谈。恰恰相反,道家不但对万物本性各各不同是很清楚的,而且认为任情纵欲是违反人性的。我们可以看看这段典型的说法:“泰初有无,无有无名。一之所起,有一而未形,物得以生谓之德;未形者有分,且然无间谓之命;留动而生物,物成生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961986.html
  • 灵光与曙光——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

    不能因此认为明代士人对人欲的肯定走向了纵欲的极端,或者说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非理性化的。时人在为《金瓶梅》作序时就指出:“读《金瓶梅》而生怜悯心者,菩萨也;生畏惧心者,君子也;生欢喜心者,小人也;生效法心者,乃禽兽耳。”[36]这里的最高境界是“怜悯心”,是对纵欲受害者的怜悯。士人们本身虽提倡人性的解放,但对极端纵欲则表现了明显的反感。他们自己的行为也是非常严谨的。尽管道学家们诬蔑李贽“与无良辈游于庵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480767.html
  • 出世修持 进入涅槃——谈《近与远》中的佛教教义

    :“因纵欲造成的苦恼,怨恨及无知而犯错误便不会取得天国的荣耀。”阿玛尔的这一回答反驳了哈瑞.坎的看法,称为对人生的否定,不过确实反映了佛教的特点:“放弃生存的决心”,引起哈瑞.坎尖锐批评:“……否定...为了清除第5戒”,前四戒是妄想、怀疑、贪婪及纵欲。“它们防碍人们净化心灵。拉贾阿玛尔己解决前四戒,可是最后一道枷锁,即怨恨,他不可能摆脱。达尼亚和阿玛尔在营地相会,小猫事件及阿玛尔对达尼亚邪恶的反应是对...

    何劲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1854483.html